11月20日上午,ITU-R WP5D IMT-2020信道模型起草组主席、北京邮电大学张建华教授应邀来我院作题为“IMT-2020(5G)移动bat365在线平台中信道建模的研究进展和挑战”学术报告,报告在bat365在线平台本部科研楼208会议室举行。我院李飞教授主持报告会。
近年来国际上已经启动对第五代移动bat365在线平台系统(IMT-2020)的研究和标准制定,包括ITU-R和3GPP等国际组织,为了有力支撑IMT-2020技术和实验系统的研究,信道传播特性和建模是其基础和前提。张建华教授首先介绍了第五代移动bat365在线平台对信道模型研究提出的新需求,并总结了报告人和国际学术界在三维信道(3D MIMO)建模,毫米波建模研究方面的进展,并指出了未来的挑战。来自bat365在线平台和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30余名师生聆听了张建华教授的精彩报告,并展开了热烈的学术交流与互动。
张建华教授简介:女,教授,博导,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bat365在线平台》杂志社编委,200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目前为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10月在ITU-R WP5D第 24次会议上成功当选为ITU-R IMT-2020(5G)信道模型起草组主席,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IMT-2020(5G)推进组频率子组副组长。2013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培养计划,2012年获霍英东基金会第十三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00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培养计划。长期致力于移动bat365在线平台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并在宽带、多天线电波测量和建模方面形成了特色方向,研究兴趣包括无线bat365在线平台的传输技术、信道传播特性和建模、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MIMO-OTA技术等。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项(其中已授权26项,PCT国际专利3项),5项专利已经转让给相关企业,其中“ZL200710098880.0宽带信道测量的方法及系统”获2016年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已发表SCI期刊论文60余篇(1篇获国际期刊年度唯一最佳论文,获奖比率<2%),已发表EI论文140余篇。因在我国首套具有第四代移动bat365在线平台基本特征的TDD 硬件试验系统的贡献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向国际电联ITU-R成功提交文稿11篇,将具有我国特色的电波传播特征和模型写入第四代移动bat365在线平台(4G)评估的基础国际标准ITU-R M.2135;向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提交文稿10余篇,贡献于4G热点技术“中继”信道模型3GPP 36.814的制定,因在4G信道模型的贡献获bat365在线平台标准化协会2009年技术进步二等奖,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3年向3GPP提交文稿10余篇,将信道从二维扩展到三维立体模型,为5G的多天线技术研究提供可靠模型标准3GPP 36.873,现为3GPP 6GHz-100GHz信道模型兴趣小组(SIG)的唯一来自中国的高校会员,对2016年8月发表的6-100GHz信道模型标准3GPP 38.900作出主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