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实践 | 开展生态调研 着眼绿色发展——
我院“筑梦红旅 青春邮我”红色专项社会实践团走进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

发布时间:2021-08-16浏览次数:397

  “鹭影飞舟何处饮,池杉岸柳初成荫。潘安五月雨蛙鸣,璀璨榴花千里沁。”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生态修复曾位居“江苏环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榜首位置,成为徐州转型发展的样本。潘安湖湿地公园建成运营,不仅树立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再造工程的典范,更成为全国采煤塌陷治理史上的里程碑。bat365在线平台“筑梦红旅青春邮我”红色专项社会实践团此次以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要调研地,探究在城市转型过程中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应该运用的理念和采取的措施,受疫情影响,本次调研活动通过线上“云实践”的方式开展,王奔和杨政两位同学围绕着“开展生态调研 着眼绿色发展”的主题,从“着眼综合整治 倡导绿色发展”、“治理塌陷矿山重建美丽家园”和“探索发展奥秘 感受生态魅力”三个部分带领实践团成员一起走进湿地公园,感受生态发展。本次“云实践”活动由指导老师闻友龙主持,实践团全体成员参与。

实践团通过“云实践”调研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


着眼综合整治 倡导绿色发展

  潘安湖位于徐州市贾汪区西南部,地处徐州主城区与贾汪城区中间地带。潘安湖湿地公园原为采煤塌陷区,后为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绿色生活,绿色发展”,在政府的主导下,确定了以“综合整治”为核心的采煤塌陷区治理目标。省委、省政府早在2010年以贾汪为示范区,按照“宜耕则耕、宜渔则渔、宜建则建、宜生态则生态”的理念,实施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为主的综合治理,潘安湖工程成为贾汪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号工程,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利用采煤塌陷形成的地形地貌,采用“挖深填浅、分层剥离、交错回填”为核心的土壤重构技术,对采煤塌陷破坏的土壤进行重构,恢复土地生态调节功能。通过“基本农田再造、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建设”四位一体综合整治措施建成各个生态区,形成一个美丽的风景区和一个高效的农业基准区。

王奔同学向实践团师生介绍潘安湖治理的措施和理念


治理塌陷矿山 重建美丽家园

  贾汪有着130年煤炭开采史,最多时有大小煤矿226座,累计出产原煤3.6亿吨,是徐州地区重要煤炭产地之一,为江苏乃至全国早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储量的减少和地下开采条件的复杂化,贾汪区的煤炭采掘日渐衰弱。2011年,贾汪区被确定为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长期的煤炭开采和运输,给贾汪留下13万亩采煤塌陷地,城区煤尘污染严重,常年积水形成坑塘,良田变荒地,水系遭破坏,贾汪区因煤而兴、因矿设区、也因煤而困,“一城煤灰半城土”曾是贾汪的真实写照。煤矿资源的有限性与生态环境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得贾汪区煤炭产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生态修复与治理改造,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为保护好这方山水,贾汪全面淘汰“五小”落后产能,49条中小型水泥生产线被全部拆除,84家小炼焦、小钢铁等企业被依法关闭或取缔。同时,通过荒山造林,实行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等,下活一盘生态棋,换来一城绿水青山。

实践团师生深共同探索潘安湖的生态改善


探索发展奥秘 感受生态魅力

  贾汪区潘安湖湿地公园神农码头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刻着一句话:“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游船出了码头,宽阔的湖面上成群野鸭振翅低飞,阳光照射下,水岸交相辉映,天地融为一体。过去,生态环境较差时,贾汪更多的是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而今,生态环境改善,支柱产业层次也显著提升。据统计,潘安湖的国内外旅客客流量年均可达500万人次,成为苏北地区休闲娱乐度假旅游的“后花园”。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激发了原有农业的活力。潘安湖生态湿地公园的竣工给周围村民们带来了致富的契机,让外流群众有回迁的意愿。贾汪区生态的嬗变让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富强优势。休闲农业与乡村度假为下岗工人谋求出路提供选择。农家乐、民俗店、休闲农居等旅游产品给人们带来了丰厚收入。在潘安湖生态旅游景区的辐射下,方圆几十里的旅游产业也被带动起来,一批生态休闲观光项目先后落地。潘安湖的转型不断讲述,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获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共赢的局面。

实践团深入了解潘安湖旅游产业发展

  宣讲和介绍结束之后,同学们对潘安湖的生态改善和产业发展开展热烈的讨论。朱如汉、董书和韩鹏三位同学进行了感悟分享。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的代表,不仅改变了当地生态环境,还巧妙运用特色风景,非遗文化实现了致富的目标。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切实的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践团队成员在了解“矿坑也变风景区,小香包做成大产业”的同时学习到了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人们对发展、致富的不懈努力与坚持及对非遗传承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团师生开展线上学习交流和学习感悟分享

(撰稿:王骏腾 摄影:林明桦 编辑:吕瑞兰 审核:葛敏、闻友龙)